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案例集萃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5-11-21 | 浏览:195次 ]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

执教者: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侯栋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四年级第七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是线条练习课,学生通过背面人物头部写生,发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在观察、分析出人物背面发型、头饰、服装的特征后,运用线描的技法进行描绘表现,进一步了解线条的表现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表现基础,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开始尝试学习写实的技能技巧,但是方法还比较简拙,这个阶段被称为“写实萌芽期”。线条的表现手法,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再结合以前的训练基础,他们会在观察、线造型和情绪的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应该会对本节课感兴趣!。

资源利用:

1.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直观的展示静态背面人物,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分析。

2.学生欣赏唐寅的《盂蜀宫伎图》、叶浅予的《春到边塞》、贺友直的连环画《李双双》、王晓明的《未来世界》、安德鲁·怀思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等作品,感受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学习线描的方法。

教学目标:

观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写生更是需要多种观察方法的并用,仔细局部观察、整体联系观察,同类对比观察等等。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所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发现和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得到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并感受经典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背面造型美。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创作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教法应用:

谈话法(引导观察);比较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现能力);发现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演示法(学生获得知识、了解技法);讲授法(有效的传递美术信息);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观摩、欣赏法(拓宽美术的认知领域,学习美术技法);临摹法(学习造型技法);写生法(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练习法(掌握美术创作方法);创作法(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全面提高美术能力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常用绘画工具、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习材料:

绘画和手工制作常用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比比看,谁在课堂上拥有良好的坐姿,就能给你身后的同学留下优美的背影!

意图效果:学生在四年的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赛意识,可以创新性的利用这一点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切合组织教学。

二、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展示几位本班同学背面头像,请同学仔细观察,找准特征,猜猜我是谁?

学生通过背影猜出同学的名字。

2.板书课题。

意图效果:学生在集体中生活,自己的同学是最熟悉的,这个游戏是难不住他们的,同时也潜在的铺垫了“美从生活中来”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三、指导观察,探索发现。

1.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学生思考后发言。

2.板书:(特征:头型、发型、头饰、服装、体型。)

意图效果: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知识整理,将日常积累的美术知识和思维方法、观察方式表达出来。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并板书;通过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四、讨论交流,欣赏评述。

1.引导学生赏析《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盂蜀宫伎图》。

教师提问:《未来世界》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背面形象来传达内心情感的。

意图效果:这一环节的安排既发挥名画欣赏的审美教育功能,“我与大师如此接近,艺术离我并不遥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又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埋下伏笔;体会到人物画创作中不仅可以用人物正面的五官、姿势表达感情,有时候背影更加传神!可以传达一种精神,展现内心情感。

2.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头型、发型、头饰、服装、体型、头发的走向等特点。教师示范如何用线写生(重点:分组表现头发,线条的组合、方向、质感)。

学生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各类特征,随后观察老师的范画,细致的学习如何画人物背面的头部形象。

3.研究一下:发型中头发的线条是如何组织排列的。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发型特点突出的同学对他的头部背面特征进行讨论:

①他的头型是什么样的?

②他的发型有什么特点?

头发的走向是怎样的?

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样的线条?

③头饰和服装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线条: 走向 曲直 疏密)

学生选择发型特点突出的同学,一起就他的发型特点说一说。

意图效果:解决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展开想象,能力反馈。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2.学生自由选择同学绘画。作业:观察一位同学的头部外形,抓住发型特征,研究头发的走向,用线条细致地画出来。

教师辅导学生作画,及时表扬优秀作品,避免初学者线描画时的“平”、“简”的弊端。

3.小故事:学生将画好的人物沿着轮廓剪下来,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线条为主的风景画或者照片上,并创编一个小故事。(注意画面中的人物与背景进行合理、美观的组合)并邀请同学们再次“猜猜我是谁”,说一说“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猜到画中表现的是哪位同学?”再谈谈对集体创作的这幅作品有何感想。

学生将人物背影与背景进行组合。

意图效果:解决难点,训练学生画面组织的能力。

六、个性发展,课堂延伸。

1.组织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来猜。并交流感受。

组织学生小结,谈想法和感受。

2.拓展本课内容。试着为家人画一幅背面人物的全身像。

意图效果:发展个性,拓展课堂。

板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

执教者: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侯栋伟

生活即课堂,生活即美。美术是视觉艺术,教师更要注意学生的亲历视觉观察和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中的环境和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这也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本课遵循美术教学中发现美、探索美、了解美、表现美、创作美、展示美、应用美的学习规律来进行设计和实施。

一、思效:

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对课堂实践起到的指导、保障作用。

(一)巧用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组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谈话法引导并激趣。

学生在四年的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赛意识,可以创新性的利用这一点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切合组织教学。比比看,谁在课堂上拥有良好的坐姿,就能给你身后的同学留下优美的背影!教师表扬最后一排坐姿好的同学,为下一步的观察比较形成铺垫。

2.观察比较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现能力。

通过做抢答游戏游戏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忆形象的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集体生活中,自己的同学是最熟悉的,学生能在观察中思考并进行知识整理,将日常积累的美术知识和思维方法、观察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也潜在的渗透了“美从生活中来”的道理。

3.发现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的开发利用班级资源,找到两位形象相近的学生,请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形成造型抓特点的概念,这一环节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呈现出了合作、探究意识。

4.演示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法的了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把头发上的线画成直线。这里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观察头发上线的曲直,并引导学生明确头部是近似球体,在演示时,也十分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如何用线条来表现。学生在画脖子和肩膀时,常常不注意观察,往往把脖子画得直直的,细细的,肩膀画得很窄,教学中我也十分主易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5.讲授法有效的传递美术信息。

欣赏《未来世界》和《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时,我介绍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等信息,并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画作。这一环节的安排发挥名画欣赏的审美教育功能,“我与大师如此接近,艺术离我并不遥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又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埋下伏笔。学生基本都能感知到创作中不光可以用人物的正面五官、姿势表达感情,有时候背影更加传神!

6.电化教学贯穿课堂。美术是门视觉艺术,丰富的色彩、美妙的造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促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并感受经典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背影。通过自主发现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1.观摩、欣赏法扩大美术认识领域,接受美术技法。

当指导学生有效的感知到《未来世界》和《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等两幅画作的美感时,便激起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就等于在孩子心里安装马力强大的内在驱动,使他们不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而是在渴望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的获取表现所需的美术技术。

2.临摹法学习表现技法。

课堂上第一排的学生无法写生,因此安排其临摹经典范画,有效的保证了课堂秩序,同时也增添了全班绘画作品的丰富性。

3.写生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4.练习法使学生掌握美术创作方法。

5.创作法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全面提高美术能力的学习方法。

本课最终的创作点定位在,为所画角色自由添画背景,既考查了学生的构图、想象能力又渗透了美术创作的方法之一。

(三)就近发展目标,循序分步实施——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发现和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本课三维目标以学生“立体就近发展”原则进行制定,并通过激发兴趣,情境导入;指导观察,探索发现;讨论交流,欣赏评述;展开想象,能力反馈;个性发展,课堂延伸等五步逐渐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二、思得

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课堂实践本身的灵活性,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提高自我应变能力。

(一)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年级学生在美术发展时正处于意向后期过渡向写实前期的过程,因此写实的绘画技巧正是他们此时向往和最有帮助建立美术学习兴趣的方式。我在本课的设计中立足学生主体本位置,尽可能的将写生绘画中的观察方法、线描技法贯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始末。

(二)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

各抒己见在美术课堂上是及其重要的,当导课中竞答游戏出现时,学生就进入到一种自主探究、自由抒发己见的学习状态中。本来课中观察重点在于发型、头型、服装、头型四类,但是在思想自由发散的过程中,学生居然丰富了第五种答案即针对体型的观察,着实令我感受到——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现的舞台,学生会还一份惊喜给你的道理。

(三)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例如在欣赏《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时,有一个学生新生怜悯之情,对画中主角的的心理描述与其他同学的不太相同——感觉到被生活磨砺后的主角,有一种幽怨情绪。这是我所没想到的,我及时的进行了评价“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因此想法会不尽相同,我们说之所以有了大家丰富的生活联想,才会早就绘画作品的丰富性。”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四)和谐课堂,民主氛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大胆创新。

本课是一节背面头部写生课,进一步学习线描写生方法,重组和想象画面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和绘画习惯,锻炼学生大胆用笔,大胆作画。此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他们用学到的知识从另一个侧面去表现自己的同学,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正是本着这种“愉快教学”的思想,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是快快乐乐的。

三、思失

根据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经过认真反思,我能够发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新授部分时间较长,后期学生创作和评价部分的时间较短,所以未能将全班学生的作品进行覆盖面更大、更详细的评价。

(二)教师示范时,应采用与学生同观察角度进行写生,能取得更好的课堂共振效果。

四、思变

课堂实践之后,我及时思考课堂效果,反观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为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掌控课堂的能力打好基础,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一)调整环节设计,侧重点集中在学习过程。

1.将欣赏可以放在导课中,激昂学生的创作兴趣,当学生处于需求表现的状态中时,再进行技法部分的互动交流,更能体现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2.在最后课堂拓展部分,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怎样应用本课所学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的反思,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多元化拓展内容并真正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兴趣的学习中去。

(二)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活动参与度。

1.在欣赏两幅名画时,可以让组内学生亲身演绎,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就更能感悟到人物背影存在着不同的美感。

2.在教师演示部分亦可采取互动方式,通过询问、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忆线条的多样性和其不同的表现力。

(三)丰富作品效果,促进学习成就感。

本课采取临摹、写生等创作方式,其实也可以试着运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人物的情节组合画;还可进行多学科的整合,为所画作品配上表现不同情感的小诗或短文并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

总之,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但是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以及深刻反思,会将每一次的遗憾减少到最低,实现课堂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