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案例集萃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5-11-20 | 浏览:174次 ]

随文识字,在语言文字中淡定徜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 金静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结合二年级的学情特点,我以激趣减负为主渠道,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把生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使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活动紧密结合,旨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有效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编排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本课寓“孝敬父母”的思想品质教育于故事之中,人物语言绘声绘色、动作描述细腻形象,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编排此文旨在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人物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自主识字的能力和兴趣,只需在难处多加指导;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阅读,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创编,想象力丰富。只是有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约为15—20分钟,40分钟的课堂需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才能保持注意力,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四、整体构想

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巧妙融合,在丰富的语文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先从文中发现生字,以多种方法识记字形,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把课文作为识字的载体,读文中理解词句的意思,感知字义。在朗读课文时解读词语、品味语言、仿说练习……让孩子们在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解读文本,徜徉在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指导写字,指导朗读。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不同的语气。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游戏法、演绎法、以读代讲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生字,整体感知,理解词句,指导写3个字;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品读课文,演绎故事,指导写6个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要认的生字,指导写好三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老爷爷的话。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生字,指导写字,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不同的语气。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激励质疑

1. 激趣:“故事是孩子们精神上的牛奶!”

悄悄话“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读故事!”

2. 板书课题,齐读;

3. 激励质疑,梳理有价值的问题:读了几遍?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疑惑,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既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为下一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A巩固识字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检查读音;“字宝宝跳了出来,你认识他们吗?”

3.自由选择,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说说你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连线游戏,巩固识字:妈妈的大手拉宝宝的小手

5.自由选择生字组词或说句子。

【设计意图】识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此处的识字就根据不同的字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字谜、或游戏……重在激趣,并使学生在辨析、复现中掌握“拎”这样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B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拎”、“桶”、“停”,

“有些生字还希望我们动手写一写,早点记住它。”

激励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间架结构)

怎样写更美观,谁来提醒大家?

教师范写“拎”和“桶”;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展台出示,生生评价。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A妈妈眼里的儿子

过渡:我们先去看看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听听妈妈对他们的评价。

1.自由读第2——6自然段,思考: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

2.全班交流: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

①引导读句子;

②相机随文识字“既”【用既-又说话】、“嗓”

③引导体会人物不同的语气;指导读准人物说话时得意、自豪的语气。)

3.分角色师生合作朗读,;理解“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心境平和,语调平淡、沉稳;

【设计意图】课标中提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此处设计用“既……又……”造句、说话,既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深化了对这对关联词的体会。而开展多种方式、不同层次的读,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在指导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B 我们看到的儿子

过渡:这是妈妈心中的孩子,我们看到的三个孩子怎样呢?他们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第8—13自然段,读后看看插图;

2.出示图片,汇报交流:(适时板书)

①指名说一说——读一读句子;

②相机引导体会比喻句,仿说比喻句;

③随文识字“甸”、看图并联系上文解词“沉甸甸”,丰富ABB积累。

3.整体出示语段(与读读说说同),齐读;

4.看图填空:一个(只、头……)……一个……一个……

5.板书小结,存疑:“为什么老爷爷说是一个儿子?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激励学生自己布置作业

教师出示选择性作业:

——自主填写练习册

——与学习伙伴演一演故事,排练课本剧

——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写进日记。

【设计意图】布置“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性作业,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创设了开放的语文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写好六个字;

2.分角色朗读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表演课文内容,尝试编排课本剧;

4.拓展训练,主题阅读,学习默读。

教学重点:

在分角色朗读、表演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

教学过程:

字词再现,巩固拓展

出示生字词,多种方式认读;

出示相关题目,游戏中练习;

读一读藏有生字的语段;

自由选择词语说话练习;

背背自己积累的优美语句。

品读课文,情景表演

1.细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想象人物活动时不同的画面,尝试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2.指名分角色朗读,引导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的朗读更富表情、语气更生动;

3.激励学生演绎故事,可续编课本剧,在续编中深化理解,培养“孝敬长辈、孝顺父母”的情感态度。

三、 讨论交流、增进感悟

1.议一议:课文学到这儿,之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2.小结“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3.倡议同学们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四、拓展训练,主题阅读

读一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故事;

分享自己所写的“孝敬父母”的个人故事。

【设计意图】分享自己所写的生活故事,用自己稚嫩的语言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学生感到写话的意义和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写话积极性和自主性。

课堂阅读训练。

五、指导写字,赛出“美感“

指导写“胳膊”、”“聪”、“甸”、“晃荡”;

教师指导“胳膊”、 “晃荡”;

学生仿写;

生生评价:是否正确?是否美观?

【设计意图】本学期写字方面明确提出要“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因此,适当点拨、相机指导,并利用展台展示,以评价增强学生书写”不仅要达到正确,也要加强“追求美观”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释疑解惑,日积月累

1.提出自己填写练习册时遇到的困难,生生解答,教师指导学生均难以解决的问题;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思 以读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课文中有多处人物的对话,不同的语句语气不同,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激励学生自己尝试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引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了学生语感,也增进了对文本的解读。

“随文识字”是比较有效的将阅读和识字巧妙融合的教学方法。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再将语句纳入到语段中去理解。课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文字,展开想象,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尤其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搭建思维平台,从而完成说话、写话训练,学会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课后,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对第三个儿子“跑”这个动作很有体会而课上没能充分交流。我想;通过对比“把动词‘跑’换成‘走’是否合适”引发讨论,让学生品味动词“跑”的含义,由此揣摩第三个儿子的心理。如此可体会到文中用词的准确,体会出第三个儿子急切地想帮助妈妈的心情,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不仅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潜词造句的习惯。


由此可见,年轻的我还需深钻教材,学习挖掘富有价值的思维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