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案例集萃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5-11-18 | 浏览:125次 ]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小学 孙雅娟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相互对话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在课堂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导为启,以读为主,顺学而导,开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思维,让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完成情感体验的历程,从而在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获得提高和升华。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有一定的阅读主见;在生活体验上也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评判标准,能独立地认识和评价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对这样一篇叙事中抒情的文章,课堂中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领会文本的主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细读,从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中了解扫路人的特点。

2、品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言行中所蕴含的可贵精神;有自己独到的读书体会,学会个性化阅读。

3、诵读,能入情入境地读,表达体验中获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透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了解老人。

2、难点:品味老人所说话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教法:导读感悟法,情境引读法

学法:读中感悟法,想象体验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诊断入题,唤起感知。

1、回顾:对天游峰有什么印象?(提名)

2、谈话入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始从课题中的天游峰切入,一是唤起学生对上节所学内容的记忆,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接近天游峰,感知它的特点,为本节课感悟人物做好准备。】

二、走近老人,品评体悟。

(一)初步印象

1、出示外貌描写,自由读书感悟。

2、读句交流,顺学而导。

(1)交流:老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里明白的?(相机指导读书)。

(2)教师小结:这是一位( )的老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获得对扫路人的“第一印象”。 这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参与读书的过程,学生运用个体的思维、独立的方法在第一层次的读书中有了个性化的认识,这样既创设出了自主读书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潜能,也教给了读书思考的方法,训练了能力。】

(二)了解工作

1、默读找句,做好标注。

2、交流表达,相机引导。

重点引导:

a.“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交流:从老人的言谈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读句。

b.“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1)交流:你认为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2)创境引读:春暖花开的时节,游人纷至沓来,欣赏这好山好水,可是这位老人每天——(生接读),炎炎夏日,老人仍——(生接读)……

(3)谈话拓展:你认为这还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假如让你面对这份工作,你会做什么?

(4)对比读书:再读老人的话语。

(5)小结:我们又认识了( )的老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紧承上一环节更深一层的读书,目的在于透过工作进一步认识老人,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在引导过程中,仍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抓住重点句,然后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读书体验,深入地认识老人。】

(三)感悟内心

1、读十自然段老人话语。

2、转换句式导问:老人能舍得走吗?他不舍的是什么?

3、有感情诵读,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实现了认识人物“由形到神”质的飞跃,是对以上精读品悟环节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总结。】

三、升华拓展,个性表达。

1、感情引读11、12自然段对话。

2、创境渲染:老人朗声大笑,这笑声惊动宿鸟,更震撼着“我” 的心,这笑声一直陪伴我回到住地,还将陪伴我——(生说)。

3、拓展延伸:将陪伴“我”一生的是什么?

4、走出文本诵读:出示一首小诗,配乐朗诵。

5、课后表达:你最欣赏老人的什么?用一段话、一首诗来表达。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情感体验的高潮,是文本情、作者情、读者情三情合一的交汇点,为了让心与心的共鸣表达出来,本环节用有感情引读、读诗渲情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和感染,在学生走出文本的情感表达中也会进一步丰富文本,甚至超越文本,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再一次得到训练和升华。】


【板书】


(说明:板书中省略号和横线为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补白填空,属于自然生成内容。)

【此课堂教学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