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墨涵说.我说



墨涵说.我说


爱的日记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5-12-15 | 浏览:357次 ]

爱孩子的最短路径,就是给孩子好课堂。

---赵科利


赵科利,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实验小学数学教师。从2001年第一次首秀,到2011年取得陕西省教学能手,他走过了10年。而其后的若干个“唯一”,让他看似颗粒无收的10年,几乎一夜之间,硕果累累。2012年,他被推选为宝鸡市小学段唯一的陕西省特级教师,2014年,他被推选为宝鸡市小学数学学科唯一的陕西省首批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5年,他被推选为陈仓区教体系统唯一的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当别人问起他怎么一下子收获这么多荣誉的时候,他平静地说:走着走着就到了。


赵科利清楚地记得,早在1995年,一次学校周例会,校长在会前向全体教师展示了他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这本非同寻常的作业,在20年之后,却依然闪现着无尽的光芒。这本家庭作业的名字叫“数学日记”。那是赵科利老师的一个创举。

1995年的赵科利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刚走向工作岗位,年轻气盛,工作有热情但缺少方法,在近乎打压式的教学方式下,他的数学成绩一路领先,但遭到了学生的抵触。苦恼、纠结,让他夜不能寐。

“双赢!我要双赢!”

赵科利非常清楚,只有赢得分数、赢得学生,才是一个好老师。

交心,以心暖心,打通横在师生之间的壁垒,是赢得学生的第一步。怎样打通?用什么打通?赵科利在语文早读的课堂上突然找到了灵感。他看到了摞在小组长桌子上的学生的日记,忽然想起了孩子们说起过的歌谣:

“我的日记我来记,日记里边有秘密,谁想偷看我日记,必须经过我同意”。

日记是秘密的容纳箱,把秘密通过日记这种载体羞答答地呈现给老师,并无声地转达,是可以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神奇功效。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是通过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和老师取得谅解的。

想到这里,赵科利心中一喜:“有了!数学学科也写日记。但语数都写日记,组长收日记的时候不好区分?怎么办?”

“干脆就叫‘数学日记’”赵科利一拍脑门,“数学日记”四个字脱口而出。

好一个“数学日记”!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不经意的一个词语,却成了日后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时尚元素,被国内教育界同行大面积采用。虽然未能考证他是不是命名“数学日记”的第一人,但他求新求异、挑战完美的教学勇气,让人赞叹。

“数学日记”,有始无终,它伴随赵科利的数学课堂整整20年。“师傅,你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喜欢你!”

“师傅,今天作业有点多,你不爱我们了吗?我们可是你的亲徒弟。”

“下雪了!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像疯狗一样跑出了教室,拥抱雪花……”

“数学太好玩了,写下我的奇思妙想,考考咱师傅!”

“师傅”“徒弟”的称呼是赵科利和他的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俗成。热络、亲和、幽默、友善,“数学日记”,给了赵科利和孩子们最温暖的能量。

吴玲是赵科利的第一届学生,现在她和赵科利成了同事。在新学校的第一次见面,吴玲第一声喊出的还是“师傅”这样的称呼,20年过去了,她对自己的“数学日记”里的“桥段”还是滔滔不绝。

“师傅,你教我们化简比的时候说‘化简比就是进去两个胖子,出来两个瘦子’。”

“在给我们教检验的时候说‘要相信手,不要相信眼睛’。”

“还有,我们课堂出错了,你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兴奋。”

“知道师傅为什么兴奋吗?错误是课堂的夜明珠,时不时用这颗夜明珠照照,课堂才会柳暗花明。”

吴玲当了老师才深刻理解了赵老师的初衷,错误是一种有效资源,容错、试错、纠错、将错就错,是教育者的大智慧。

赵科利的课堂是绿色的,这源于他“教学即艺术”的理念与“平和、包容、赏识”的心态;他的课堂是幽默的,生活之趣,课堂之味,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使他的课堂明亮而灵动。读书造就了他善于思考的品质,也因此塑造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既有数学教师的缜密、严谨,又有语文教师的浪漫才情。

无意间,吴玲还透给赵老师一个小秘密:

“师傅,日记里我们都叫‘师傅’,但私底下我们对你还有一个称呼?你知道吗?”

“什么称呼?”

“你得先答应我,不许生气。”

我笑笑说:“说吧,不生气。”

“我们私底下都叫你‘巧克力’!”

其实,这个称呼他很早很早就听到了。第一次听到学生叫他“巧克力”,赵科利心里是不悦的,给老师起外号,是不礼貌的表现,相当于欺负人。但后来,他想通了,学生给老师起外号,是很普遍的事情,儿童喜欢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夸张的卡通,或形象或姓名。赵科利---巧克力,读音惊人的相似。能把赵科利读成“巧克力”,不需要点化引导,几乎是一触即发。你得佩服他们的想象能力。再说,“巧克力”也不是什么难听的名字,那是浪漫和爱的代名词。

尽管已经默认了这个代名词,但赵科利不声张、不捅破,他把这份秘密一直压在了心底。他知道:人是要有隐私的,对学生留一点空间,等于是给教育留足尊严留足面子。

(文/赵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