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李解万象


教师是谁?

[ 信息发布:李红星 | 发布时间:2016-03-15 | 浏览:126次 ]

教师是谁?
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教师的“边界”与“行为”,进而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结果。
在我早期的论述中,一直在强调教师不是知识的二传手,而是学习的“发动者”,通俗地概括为是“二传变一传”。的确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点燃、激励、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习愿望,实现学习动机的人。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可以这样预言,课堂教学必将走向:1、从学习知识到培养创造;2、从自主课堂到自由学习;3、从解决“怎样学”到解决“学什么”;4、从注重能力到注重品格;5、从竞争走向竞合;6、从模式教学走向以“无师”课堂;7、从课程中心走向发展中心。
我们还可以预见,当“教学”开始升级为“教育”时,知识性教学的存在便成为最关键的“穴位”,其实,如果能把知识性教学理解为通过教育目标的其中一条“经络”的话,那么它就显得既重要又不至于“要命”的程度了。当知识学习更强调它的育人功能而不是考试功能时,教育有可能才能从淤泥里拔出脚来,它会变得富有人类的意义,而不是如今这样苟延残喘。
那么,知识学习能体现出育人的功能吗?答案是可以的。比如我们主张自由学习,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比如竞合形式的出现,其实就是在培养合作与担当能力;比如无师课堂的探索,抛开知识学习,不就在培养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吗?比如展示、反馈……凡此种种,每一个细节和主张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才是育人。试想,学生终究有一天会独自面对人生社会,难道你会派几个老师终生指导?学生终究要成为他自己,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们一直不厌其烦地重复教育是“人学”,人学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离开人则没有教育。教育的使命是育人。无论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才华,乃至于思维力、创造力、建构力,什么也抵不上品格的重要。品格的第一要素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社会,没有人生。教育是爱,教学是爱,文化是爱,评价是爱。然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教师来设计、准备、执行、反馈。教师角色的升级就这样被提到了日程上来。
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唤醒爱、表达爱、创造爱。甚至还可以这样概括,教师职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爱学生、懂学生、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