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论文集锦


让数学课“好吃”又“营养”(朱丽丽)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6-10-09 | 浏览:236次 ]

------我的教学风格谈

作者:朱丽丽

听过我课的人经常会这样问:“为什么在你的课堂上学生会如此兴奋、主动?为什么在你的课堂上学生会思维活跃、思考深刻?为什么在你的课堂上孩子们有那么专注的神态和原来如此的释然?”其实,这源于从教以来我逐渐成熟起来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学观、教学评价观和教师观。思维决定行动,有了这些理念的驱使,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特色-----让数学课“好吃”又“营养”。

一、我的儿童观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与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都应围绕“童年的、自然地、人性的”来进行。陈鹤琴教授的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是好游戏的;儿童是好模仿的;儿童是充满好奇的;儿童是喜欢成功的;儿童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儿童是喜欢合群的;儿童是喜欢被称赞的。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抓住这些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设法调动儿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好奇心、自信心,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把课程做成孩子们喜欢吃的样子,就可以实现教育目的。

二、我的儿童数学教学观

说起数学,很多人会觉得很枯燥、晦涩。数学教师的价值就是帮助学生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举一反三,由浅入深,因势利导,在魔术般的思维运动中,寻求数学学习的韵味和乐趣。要达此目的,就要让孩子们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具体的感受数学经历数学。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适应孩子的学习,而不应强求孩子去适应数学。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我会认真的研究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积极性,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我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自己喜欢的方法叙述数学现象,哪怕体会是肤浅的、支离破碎的。只有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体验和主动的思考,才算完成了知识的内化。这与上海静安学院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的“做中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始终认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的思维,教育学生用数学家的眼光理性的看世界,为生活服务,而当教育简单蜕化为教学,教学简单蜕化为知识,知识又蜕化成分数时,教育是低级的,是匍匐在地没有翅膀的。同样,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学的老师也才是好老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三、我的课堂观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中暴露真实的问题,解决真问题,把学生真正需要的各种“营养”补充进来,把课上得幽默有趣,生动活泼,把干巴巴的抽象数学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我是这样烹饪我的课堂的:

1.以新颖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以数学知识的魅力,萌发学生的好奇心;

3.以数学知识的价值,增进对应用数学的信心;

4.造悬念设疑问,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

要寓趣于教学过程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四、我的教学评价观

去加拿大的研修之旅让我深深的反思,教育的评价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排名、升学、考核?抑或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本末倒置势必会引起教育教学的畸形发展。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要评价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包括是否积极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与同伴良好合作,能否主动解决困难等;二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水平和策略等。

过程性评价应重于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发展、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对于人的长远发展有利的。当然,评价也要摆脱一味的褒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必须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惩戒。惩戒和惩罚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惩戒应该是善意的,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

五、我的教师观

“永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地反思自我,挑战自我,丰富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只有虚心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以求自身日臻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走出一条当代教师的成功之路。终身学习已成为我成长中的一种习惯,用大视野看教育、用新视角看学生、用新思维去伪存真,渐进发展。这样的教育人生,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让数学课“好吃”又“营养”,说到底,就是“课如其人,人课合一”高度契合。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生命之树却永远常青。加里宁曾经这样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要有一颗爱心。

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从一个“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孩子们眼里,不再当那个只会“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而是一个充满情和爱,不仅给予他们智慧还给予他们力量的“立体教师”,让“好吃”又“营养”的数学课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课堂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