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超级营地


小学应用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二)

[ 信息发布:邵玲玲 | 发布时间:2016-05-30 | 浏览:184次 ]

8、追及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

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6)+60]÷(3010

220÷2011(小时)

答:解放军在11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4840)×[16×2÷(4840)]

88×4

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9、植树问题


【含义】

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

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

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

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

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1

一条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2

一个圆形池塘周长为400米,在岸边每隔4米栽一棵白杨树,一共能栽多少棵白杨树?

400÷4100(棵)

答:一共能栽100棵白杨树。


3

一个正方形的运动场,每边长220米,每隔8米安装一个照明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个照明灯?

220×4÷841104106(个)

答:一共可以安装106个照明灯。


4

给一个面积为96平方米的住宅铺设地板砖,所用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60厘米和40厘米,问至少需要多少块地板砖?

96÷(0.6×0.4)=96÷0.24400(块)

答:至少需要400块地板砖。


5

一座大桥长500米,给桥两边的电杆上安装路灯,若每隔50米有一个电杆,每个电杆上安装2盏路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盏路灯?

1)桥的一边有多少个电杆?500÷50111(个)

2)桥的两边有多少个电杆?11×222(个)

3)大桥两边可安装多少盏路灯?22×244(盏)

答:大桥两边一共可以安装44盏路灯。



10、年龄问题


【含义】

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

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

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

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

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2

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1)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37730(岁)

2)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0÷(41)-73(年)

列成综合算式(377)÷(41)-73(年)

答: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3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曾经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将来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求甲乙现在的岁数各是多少?

这里涉及到三个年份:过去某一年、今年、将来某一年。列表分析:

过去某一年 今年 将来某一年

甲 □岁 △岁 61

4岁 □岁 △岁

表中两个“□”表示同一个数,两个“△”表示同一个数。

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总相等:□-4=△-□=61-△,也就是4,□,△,61成等差数列,所以,61应该比43个年龄差,

因此二人年龄差为(614)÷319(岁)

甲今年的岁数为△=611942(岁)

乙今年的岁数为□=421923(岁)

答:甲今年的岁数是42岁,乙今年的岁数是23岁。

11、行船问题


【含义】

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为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2

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时,返回原地需10小时;乙船逆水行同样一段距离需15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时间?

由题意得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见(3620)相当于水速的2倍,

所以,水速为每小时(3620)÷28(千米)

又因为,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乙船速为360÷15832(千米)

乙船顺水速为32840(千米)

所以,乙船顺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时)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时。



12、列车问题


【含义】

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

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

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

÷(甲车速-乙车速)

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

÷(甲车速+乙车速)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1

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900×32700(米)

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27002400300(米)

列成综合算式900×32400300(米)

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2

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5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

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25秒=125秒,所走的路程是(8×125)米,这段路程就是(200米+桥长),所以,桥长为

8×125200800(米)

答:大桥的长度是800米。


3

一列长225米的慢车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140米的快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赶,求快车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

从追上到追过,快车比慢车要多行(225140)米,而快车比慢车每秒多行(2217)米,因此,所求的时间为

225140)÷(2217)=73(秒)

答:需要73秒。


4

一列长150米的列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长度为零的火车,原题就相当于火车相遇问题。

150÷(223)=6(秒)

答: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6秒钟。



13、时钟问题


【含义】

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为60度等。时钟问题可与追及问题相类比。


【数量关系】

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

二者的速度差为11/12

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变通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1

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钟面的一周分为60格,分针每分钟走一格,每小时走60格;时针每小时走5格,每分钟走5/601/12格。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1/12)=11/12格。4点整,时针在前,分针在后,两针相距20格。所以

分针追上时针的时间为20÷(11/12)≈22(分)

答:再经过22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2

四点和五点之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

钟面上有60格,它的1/415格,因而两针成直角的时候相差15格(包括分针在时针的前或后15格两种情况)。四点整的时候,分针在时针后(5×4)格,如果分针在时针后与它成直角,那么分针就要比时针多走(5×415)格,如果分针在时针前与它成直角,那么分针就要比时针多走(5×415)格。再根据1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1/12)格就可以求出二针成直角的时间。

5×415)÷(11/12)≈6(分)

5×415)÷(11/12)≈38(分)

答:406分及438分时两针成直角。


3

六点与七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

六点整的时候,分针在时针后(5×6)格,分针要与时针重合,就得追上时针。这实际上是一个追及问题。

5×6)÷(11/12)≈33(分)

答:633分的时候分针与时针重合。



14、盈亏问题


【含义】

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

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

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1

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若每人分3个就余11个;若每人分4个就少1个。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

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盈+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

1)有小朋友多少人?(111)÷(43)=12(人)

2)有多少个苹果?3×121147(个)

答:有小朋友12人,有47个苹果。


2

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260米,修完全长就得延长8天;如果每天修300米,修完全长仍得延长4天。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题中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可以得知

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为

260×8300×4)÷(300260)=22(天)

这条路全长为300×(224)=7800(米)

答:这条路全长7800米。


3

学校组织春游,如果每辆车坐40人,就余下30人;如果每辆车坐45人,就刚好坐完。问有多少车?多少人?

本题中的车辆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于是就有

1)有多少车?(300)÷(4540)=6(辆)

2)有多少人?40×630270(人)

答:有6辆车,有2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