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李解万象


教育,从认识学生开始

[ 信息发布:李红星 | 发布时间:2016-06-03 | 浏览:195次 ]

北师大姚计海博士在教师中间做了一项“三观”调查,发现“教学观”明显好于“教师观”,最不理想的是“学生观”。无独于偶,北京教育学院针对北京市校长也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校长们对有关学生方面的知识、理论的学习需求不强烈”,不太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学习理论”的学习。

那么,校长们关注什么?

在一篇名曰“黄冈中学八大关注”的文章里,这样列举:高中发展经费保障、高中发展的师资保障、招生计划、升学率、课程管理、学生安全……如果校长们对教育的关注仅仅囿于经费、知识和考试成绩,我们只能说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必须回到对生命的倍加珍爱和呵护上,才有资格受到尊重。当教育开始漠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存在时,这样的教育是不可能打动人心的。当教育一旦失去了人性的关照时,这样的教育是不可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的。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人本”教育在中国当下校园里,仍然难觅影踪,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不难不说,教师们依然很累、学生们依然很苦,这就是事实。

然而,改革的推进依然步履维艰。

一方面,传统教育毒素已久浸部分教师的脑髓里,即便是“事已关己”,因为麻木不觉也未必身感其辱,教师观念的变革仍然是一项颇为艰难的课题。另一方面,那些功利至上的“名校”、“名师”、“名校长”们一直在为既得利益阻挠着教育改革,很多人每天思谋的是打广告出名,是如何收取择校费,是怎样做家教赚钱。中国教育界需要多一点有良知的人,去冲破阴霾,迎接光明。

教育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唯知识教育,唯知识教育是专制教育思想的化身,它的变种是利用教师、控制学生,是牺牲教师、“成全升学”。固然我们不可能不要升学,但不可以把升学简化成学校“教育”,把“为生活做准备”窄化为“为升学做准备”,把学生的人生的目标压缩为“升学目标”,把原本应该拥有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生活能力、合作能力全部剥夺殆尽。这样的“教育”是犯罪的教育。

教育必须回到“人本”上来,对教育者而言,他首先要认识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儿童专家”,“儿童学”这门“课程”比任何其他什么样的课程都有道德得多;其次,教育者要把原本属于儿童的一切权利和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自由、自主地生活和成长,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跟随别人的意愿,成为某个人所期望的什么人;第三,教育者必须让儿童拥有“完整”的教育,让他们去游戏、去生活、去远足……社区、山岳、水塘都应该成为儿童的“教室”,一切的“教室”都应该是儿童的“自修室”,他有权不去听讲、不接受任何人的教导和训斥,也有权提出不同的意见,让他干自己喜欢的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无论怎样,都不能“专门与他们作对”!

谁说这样的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如果你认为这一切的主张都很“出格”,那我只能告诉你,你还没从“专制”里悟出痛恨,你还在一方面诅咒着专制另一方面迷恋着专制,你还没有真正懂得“人学”是一个什么概念,你还没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儿童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所在,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部希望。儿童总将有一天成为国家和生活的主宰,而我们今天所能给予他的大都是些“无益”的东西,如果我们爱他们,我们就必须走进他们,如果我们对他们还有什么期望,我们就必须倾听他们,如果我们还把他们当成“生命”,我们就必须让他们快乐幸福。

作为一个父亲,我常常因为没尽可能尊重他的意愿而羞愧难当,作为一个教育者,我觉得我有义务为教育的改革去呐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要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儿童才是我们的未来,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去爱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他们需要我们“不讲原则”地去爱!

爱是什么?是无条件的接纳。

从现在开始,我们去研究孩子,认识他、发现他、尊重他、接纳他,成为他们生活和成长中迫切需要的推手,而不是那个只为自己狡辩的冷漠罪恶的“杀手”!

我们总不能把学校办成“人间地狱”。

救救孩子吧。救救孩子,教育人才能受到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