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李解万象


课改是一场通向未来的革命

[ 信息发布:李红星 | 发布时间:2016-05-10 | 浏览:173次 ]

向传统课堂开刀和推进民主一个道理,你要说我们在专制的原则下推进民主,那么就如同在应试的框架里探索课改!专制与民主势同火水,同样高效课堂也视传统课堂为势不两立的敌人,我们批判的实在不是原始落后的传统教学手段,而反对的是不把人当人,我因此才倡议审判传统课堂,并给传统课堂打零分!

教育、教学、课堂、教师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教育的主要指向是育人,而教学则是实现育人的手段,课堂是教学这个“手段”的发生现场,教师呢?则是在现场实施手段并达成目的的那个具体的人。因而,我们必须追问教师:你完成了教育的过程没有?你实施教育的手段是否“合法”?你达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没有?所以,教师是整个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个肩负重要任务的“信使”。

教师要完成教育对他的交托,需做到:笫一,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第二,用什么手段或策略完成任务?第三,是否己圆满完成了任务?然而,大多教师并不明白自身的“任务”,因而导致了整个行为过程和结果的荒诞。但这并不全怪教师,是因为没人给他们明确任务以及告诉他们首先要做什么,该如何做,甚至有人别有用心故意向反方向引导,当然部分教师也缺少应有的方向感。

我们之所以提出“四新”就为了辨析清教育是什么以及彼此间的内在关系。任何一个理念要成为现实,都需要由什么人、选用何种方式来实施。“何人”、“何法”是关键。但无论何人、何法,最终都是为了抵达和实现那个目标:育人。有良知的校长都需要始终关注“两何”,而教育研究者则需要关注校长的“两何”结果,凡是符合结果的才能断定“两何”是好抑或是不好。“两何”甚至还可概括为“一何”即“何人”,因为“何法”实际上取决于“何人”。有什么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方法、策略、课堂、教学、教育,乃至于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课改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但事实上教师的角色生成又取决于校长。因而我们才说教育成在教师、败在校长!

教师是否能圆满完成教育的交托,则又考验着教师:1、是否敢担当;2、有否足够的能力与智慧;3、如何担当?这是最最关键的三大命题,分别指向于:信念(信仰)、智能(思想)、方法(技术),这才是“教师专业化”全部的内涵和意义。我们这些研究课改的,必须始终围绕这三大命题做整体思考,过度强调其一,都只能走偏。

由以上分析可知校长要始终锁定教育的目标,不可将教育、教学、管理、文化、评价等割裂开来,其实学校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育人。因而校长需学会通过课堂(李五条)看教育,通过方法(模式、流程、小组、导学案)看教育,通过评价(激赏)看教育。

教育的关键依然是“人”,成败依然在“人”,前一个“人”依然是特指教师,后一个“人”则包括构成学校教育的所有成员。校长必须树“人本管理”思想,即“教师为本,学生第一”,敢于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同时捍卫高效课堂最核心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从中认识和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尤其是“利用学生”,是高效课堂全部“方法论”的精华所在,也是新课改“学生主体观”和教育“人本观”的具体体现,要敢于“无限放大”,“无限”非“部分”,“无限”决定着教育将能达到的“高度”!

第“四代”课改即“无限”,也就是“无边界限制”,学校的“一切”、“全部”统统交由学生,校长的权利即学生的权利,校长只是学生的代言者,教师的权利即学生的权利,教师只是学生中的一员,他与学生的唯一不同是领受工资,除此外,再无“特殊”,什么导学案、考试评价、角色分配等等,一律交由学生。 教育的挑战性的确很大,它不仅对校长的高度和办学思想是一个考验,也考验着校长糜下的教师有着什么样的专业态度和职业境界,这一切都将超越很多人的教育经验和理论修为,但教育需要一场革命,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而言,或许我们什么都懂,但恰恰不懂得儿童,甚至是刻意“反儿童”的,这很遗憾,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需要用一场革命找到未来,这就是课改最伟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