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李解万象


生活教育学:鲁滨逊

[ 信息发布:李红星 | 发布时间:2016-01-02 | 浏览:129次 ]

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会怎样?

如果学校里没有教师,就一定没有学习的发生吗?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鲁滨逊”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到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刚开始他很乐观的想那是自己留下的脚印,到后来他才发现他根本没有到过这里,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孙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孙住所的方向。鲁滨孙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因为这一天就是星期五。他开始教导“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忠心的仆人和知心的朋友,并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甚至要忘了自己原来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

正如《鲁宾逊漂流记》第一页所标榜的,“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时时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学校的青少年朋友们。”在我看来,其实,这部书和这个人物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教育寓意:

1、人,到底有多大的潜能?

2、生存问题及其解决,是教育的起点之一。人走向学校,究竟是为了接受学校所规定的一系列课程,甚或是接受教育,还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

3、人接受教育,是为了占有知识,还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诸多能力?

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来自于学生身处的环境还是来自于书本和教师的传授?

学校教育如何打破围墙,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