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牧场式教学


再遇刘松老师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5-09-29 | 浏览:164次 ]

作者:杨红艳(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 宝鸡高新第三小学)

再遇刘松老师

时隔五年,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又见到了刘松老师,我颇感欣喜,因为这是我们第二次相遇。

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听刘松老师的课是在古城西安,那也是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刘松老师执教的《找次品》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幸运的是五年后,在宝鸡高新一小的校园里,竟能再次聆听刘松老师精彩的数学课。

2015年3月28日上午,宝鸡高新第一小学,刘松老师以翻转课堂的模式为师生呈现了一节题为《四则运算》的数学课。听课的过程中,我的每一根神经都被激发的无比活跃,怀着钦佩与兴奋,享受了一场数学教学的精神盛宴。匆忙的记录着每一个让我折服的细节,甚至一句别样的话语,再写下自已的所感所悟,生怕一个转瞬,我本已不再年轻的大脑会遗忘每一个精彩时刻。

今天得空,便将自己随笔写下的感悟原文记录,留存下来以期自勉。

1. 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而又热烈。刘老师妙语连珠,使课堂趣味横生。他适度夸大、夸张的语言透露着孩童般的顽皮,不知不觉间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可想而知,他有着儿童的视角,他深谙与儿童的相处之道。

2. 别样的提问令人耳目一新。刘老师喜欢用填空式的问答和孩子们互动,这样既轻松又诙谐,于无形中便统一了师生的思维走向。他的课堂松弛自然,拉家常般的交流让孩子们忘记了自己身处舞台,一个个通勇跃积极,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刘老师不断地问孩子们“有点感觉了吗?” 这样的问题是在引导着孩子不断感悟,从而引领着孩子们渐入学习的佳境,在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建立数学思维,探究数学学习的本质,获得醍醐灌顶般的喜悦与成就。

3.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抖包袱,包袱兜得越紧,越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反思我们的课堂,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渐渐成了知识的容器,缺少了学习的灵动?我们需要民主的课堂,需要孩子们能大胆思考、自由表达的课堂。

4. “生进师退”的理念真正得到了落实。例如:学生讲解,刘老师退到旁边耐心倾听,即使学生说的有问题也从不打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常常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而强行将孩子的表达打断,甚至武断的将他们的思维强拉回来,这样做,看似保持 了课堂的流畅性,其实质是剥夺了孩子自我建构体验的机会。我们不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而是应该让孩子的思维像水一样的流淌。刘松老师的课堂,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自然生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中自然而然地生发了两次激烈的辨析、讨论,没有人为的设计,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生动。

5. 一节好的展示课不仅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无穷的教育智慧,也启迪和引发了听课教师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们怎样的数学课堂?本节课,刘老师重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带领学生一起探寻数学学习的本质,引导着他们去探究末知的知识,从学会走向学懂。我想到有人说过这样的话: 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反思我们的课堂,可能大多数老师的课只是在“术”的层次,而刘老师的课早已上升到了“道”的境界。

6. 什么是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想想看,我们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多数没有什么机会去用,而深深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受益终生。刘老师在课堂中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分析问题。他说:当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的时候,学习活动也就停止了。的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刘老师就是在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中,运用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7. 什么是理想的数学课堂?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教的痕迹很淡,商量的痕迹很浓,为什么很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这一切,刘老师都做到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做善思的教师,做智慧的教师,且思且行,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