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室动态



工作室动态


赵科利名师工作室建设及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6-04-14 | 浏览:303次 ]

赵科利名师工作室建设及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工作室建设及应用的现状

(一)工作进程

1.前期工作

因为是数学老师,我用“点线面”来回顾工作室前期工作。具体说是5“点”、3“线”、5“面”。

先说“点”:

一个logo。工作室logo主图案是由赵科利的“赵”字汉语拼音缩写“Z”构成,形似道路,曲径通幽,喻研修之路。蓝色代表信念,红色代表激情。蓝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形似两只手,代表成长接力和悦纳、包容的情怀。

一个屋子。开辟了工作室固定场所,工作室设计“休闲、时尚、温暖”,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又是工作理念的渗透:懂生活、懂教育、爱生活、爱教育。工作室有两个分区----主讲区和研修区,西面主题墙,主题语是“成长接力.榜样力量”。南面照片墙,左侧是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吴正宪、于漪等教育大家,右侧是宝鸡市小学数学学科的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东面践行墙,是成长中的80后的专属区,这里有他们的照片,也有他们成长的足迹,有“且行且思”和“我在这里”的成果分享。工作室另一面墙是图书架,名家的教育论著、课标解读、校本教材、工作室过程性资料在这里一一呈现。特别是历年来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评委工作我带回来的资料,包括比赛程序、评课标准、选手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让青年教师零距离闻到了大赛的气息,有位老师这样说:走近我的工作室,感觉自己离省级教学能手不远了。

一个仪式。工作室启动及课题开题仪式,我是放在10月28日举行的,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我没准备好。尽管工作室的相关工作早已在2015年的年初已经正式启动。看过一篇文章:你无趣,是因为你缺乏仪式感。仪式感,不仅仅是无趣,还是一种明亮的整装待发,和归零心态的盛大起航。仪式议程修改了好多次,最终定稿,其中的核心是“接力”。

活动在实验小学张晓莉校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工作室主持人从领导、专家手里接过了“工作室的牌匾”,6位优秀的教学能手、工作站的主持人,接过由名师工作室颁发的“导师杯”和聘书,18位青年教师又从新聘的导师手里接过期望满满的“成长笺”。“成长接力”一脉相承。

18名青年教师在导师的带领下,依次走过红地毯,穿过由6名学生组成的“成长之门”,走向印有“学习”“品质”“执行”“态度”“合作”“能力”的签名墙,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写下了成长的期许和承诺。

导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宣誓,发表成长感言,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了课题点题,市教研室李栋良主任做了题为《携手名师,借道发展》的讲话。

能把仪式做好的人,是纯真的,是认真的,他的工作必然也是较真的。仪式感,带给青年教师的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一个导师杯。我把我工作室的成员,称作“导师”,全省第一名,他们可以做“导师”,对以他们为榜样,渴望成长的青年教师而言,“导师”名正言顺。最初,想给他们每人一个聘书,但感觉太“平”,如何让聘书能够在“导师”的心里能够“立”起来,我想到了“水晶杯”,“导师杯”最终得以成形。杯的顶端是“成长接力.榜样力量”八个主题词,杯身雕刻了的导师的姓名,杯座是“赵科利名师工作室”及logo,同时定格了时间2015年10月。

“爱不释手”是工作室成员对“导师杯”的评价,有三层意思:一是晶莹剔透,很精美;二是雕刻的名字很显眼,爱看;三是玻璃易碎,要用心珍藏。

一个报道。借用一句不恰当的比喻:无风不起浪。名师引领,团队辐射,是要借力的。这个力,是需要媒体推波助澜。去年一年的西山支教,陈仓电视台、《宝鸡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分别对我和我的团队进行了报道,那几次的报道是被动的,是市优质教育推广办带媒体来的,这次是我主动邀约的媒体。陈仓电视台以《赵科利名师工作室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为题,对工作室进行了采访。并以微信平台同步进行了扩散。

再说“线”:

一个团队。工作室的组成可以说是“豪华阵容”,6名成员来自金台、渭滨、陈仓、高新、千阳“四区一县”,都有自己的工作站或工作坊,道相同,可以谋。我们都是从大赛的现场走过来的,又以评委的角色见证了他们成长的历程,因道结缘,彼此仰望,素心前行。友谊,让这个团队不仅走得快,还能走得远。

一个课题。课题是研训的筋骨,我们的课题是《小学数学“牧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很大,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短平快的角度说,这个课题远没有小课题、微课题更接地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这句话反着说就是“从小处着手,也要从大处着眼”,小课题是挤到墙角的战斗,大课题跳出堡垒的战役。大课题指向的大视野,更像一场全身体检或者全身按摩,正因为它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了使研究物化、具化,我们将课题化大为小,确立了三个子课题,核心论点是情境问题化、思维可视化、探究规则化,其中包括数形结合思想的案例研究、思维导图的案例研究等。在这一年,我们将研究其中的一个课题,为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一个实体。课题研究是一个预设,要让课题落地,就要借助实体。我们在四五年级各划出了两个实验班,这是我们的自留地,也是我们的实验基地,实验的课题就是“牧场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实验的10名教师,与工作室的6名导师结对,上下联动,有顶层设计,有终端验证,每周二,实验教师在工作室召开课题研讨沙龙,与导师在网上进行互动。对研究成果,在工作群和网上进行晾晒。

再说“面”:

一份刊物。先前,我们联合“凤阁岭镇教育组”创办了以“赵科利名师工作室”为龙头的教育杂志《凤凰月刊》。《月刊》涵盖28个标签,每一个标签后边,都有一个柔软向上的故事。它从“学、思、说、写、行”五个维度,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它以青春时尚的办刊定位,敏锐豁达的专业视角,温暖走心的人文情怀,赢得了老师们的喜爱。至今已出刊三期,分别是“创刊号”“槐序号”“季夏号”,第四期正在编辑中。

一个网站。严格说是三个网络交流平台,分别是:赵科利名师工作室网站:http://www.zhaokeli.cn 赵科利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zklgzs17赵科利工作室QQ群:415799310

一片辐射。工作室成员先后参与了宝鸡市小教中心组织的“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宝鸡教育学院的“送培下乡”、宝鸡市教研室的小学数学研讨会、宝鸡教师进修学校的特岗教师培训等活动,足迹涉及宝鸡各县区。

一堆书籍。学习即品质。工作室为成员购买了《教学勇气》《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怎样做课题》等书籍,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录名师的精彩讲座,为他们每人购买了录音笔。

一场邀约。工作室已和西安纺织城小学、西安远东一小、西安交大附属小学交流了孵化意向。和省教科所部分专家达成了现场指导意向。

名师工作室应该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以归零的心态起航,用空杯心态思考;他们永远怀着好学和慈悲的心做老师,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我要和我的团队成为这样的人。

2.中期工作

⑴新理念:学习即品质执行即态度 合作即能力

⑵新目标:让每位教师成为自己生命的品牌让质量优秀成为教师自豪的依赖

⑶亮点工作:工作室策划,全员参与。

①晾晒行动

★“跨界大课堂”---一人上课,多学科教师听课,评价的指标有两项,一看粉丝团人数,二看导师团人数。

★“逐梦教育.成果分享”---7分钟现场脱口秀,外加PPT演示。目的有三:开智、练胆、提神,场上7分钟,场下是70分钟的语言锤炼和700分钟的深度思考。

★“常规检阅”---教师背靠背、全学科、全覆盖对常规项目进行“一对一”的评判。让“作业”展示成为提升教师质量意识的内驱力。

②出书行动

教育是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文字的沉淀。如何落实“静”教育?写教育随笔、出自己的书。初期每人每周写一篇原创的教育随笔,学年末学校统一设计版式、编印,举行盛大隆重的新书发布仪式。对优秀的教育随笔集联系出版社进行出版发行。

写不出来怎么办?那就促使教师得自觉读书,在书中找方法。写作不是抄袭,怎样写出自己的真东西?那就要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校本研修就有了根。

③导师行动

借助赵科利陕西省教学名师工作室,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和人脉,将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交流的方式:赵科利名师工作群、赵科利名师工作室网站、赵科利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赵科利工作室自办杂志《凤凰月刊》,并不定期要求工作室成员上示范课和微报告。2015年10月28日,工作室隆重启动,仪式感强烈,受到省内同行的好评。

④吸金行动

吐故纳新,才能让一所学校生机勃勃,后劲十足。学校管理团队先后赴重庆大足实验小学、宝鸡高新一小、高新二小、高新三小、金台三迪小学、眉县青化中学等地进行观摩学习。重庆大足实验小学的“星空教育”、宝鸡高新一小的“大爱教育”、高新二小的“集美教育”、三迪小学的“心教育”、还有眉县青化中学的“逆袭”奇迹,带给我们深深的启迪。学校管理人员与郭冬梅、张让怀、张鹏程等名校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⑤牧场行动

这里的牧场行动是指以赵科利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的实验基地建设。五星级实验校接下来怎么走?怎么突破?我们在四五年级开辟了四个实验基地(实验班),学科设计语数英,实验教师10人。

研究课题:“牧场式”教学实践。

课题“核芯”钥匙:开启“333”,即3个研究愿景(乐学、会学、学会)---解决动力问题;3个研究流程(自研、合学、展示)---解决方法问题;3个研究杠杆(学道、小组、评价)---解决效度问题。

课题落地路径---夯实“111”,即一周一次专题会、一月一次关门会诊课、两月一次展示课。

⑥榜样行动

落实省级教学能手每月100元绩效奖励政策;改进优秀教师、课改标兵、优秀备课组、教研组评价制度---质量优先,全面发展。举行隆重表彰仪式,以走红地毯、披红戴花的形式,大张旗鼓地“树榜样力量,促教师成长”。

(二)重要事件

1.2016年3月11日,工作室主与其成员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宝鸡高新第三小学杨红艳、唐娟利老师及宝鸡市其他省学带十余人一起,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部的带领下,在宝文理附小安瑛老师的组织下,联合宝鸡公益组织,开展了“帮扶乡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暖春助学活动。活动被《宝鸡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

2.2015年11月28日,西北地区首届中小学课堂博览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宝鸡实验小学的分会场,来自内蒙、新疆以及陕西本土的教研室主任、校长、教师云集一堂,论证儿童研究的专题。宝鸡市陈仓区教研室赵增科主任以案例故事讲述了《教师成长三部曲》,他以陕西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赵科利老师为案例,分析了名师的成长的心路历程。赵主任说:赵科利老师的成功秘籍,就是“关注学生”,而要“关注学生”,就必须以儿童的视角,研究儿童、研究课堂,直面课改,做课改浪尖上的舞者。

3.工作室成员朱丽丽赴加拿大参加了为期半月的培训。杨红艳、唐娟利参加了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上海培训。

4.工作室联合西安小学吴积军工作室、渭南北塘小学王艳工作室,进行了“课堂会诊”系列专题研究。

5.工作室联合陕师大附小何军华工作坊、渭南南塘小学郭锐工作坊、延安实验小学薛长琼工作坊、咸阳华兴小学薛辕工作坊、杨凌高新小学张雅蓉工作坊、汉中南街小学史红梅工作坊等10地市工作坊,共同参与坊间交流,并在实验小学《2016迎新盛典》上进行了跨时空“给力”祈福活动。

6.课题研究由“导师辅导制”,逐步升级为“小课题制”“论坛制”“分享制”。

(三)相关数据

1.工作室先后赴西安远东一小、陕师大附小、渭南北塘小学、宝鸡各区县等17地参加了送教交流活动,上课节次43节,微讲座11场,报告15场。

2.工作室网站工作室动态简报125期。

3.工作室成员发表教育教学论文、随笔、案例21篇。

4.子课题研究10个,颁发子课题研究立项证书。

5.形成过程性课题研究资料32册,会诊课视频光盘22个。

6.工作室核心成员6人,成员63人,已经培养了省级教学能手10人,省级优秀教学能手3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室建设的目标与实际效果有差距

建设名师工作室的目的是在促进名师快速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指导和带动作用,培养一批又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并为构建学习型、研究性文化校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受地域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室的活动名师个人的行为成分偏多,对成员的指导、引领及培养等作用较弱,其辐射作用打了折扣。

2.工作室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工作室有指导思想、有工作目标定位,但仍然缺乏明晰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没有具体的运行管理机制。工作室的管理如何是决定其成效的关键因素,流程管理很重要。比如如何开展活动、开展哪些活动,对于活动结果如何考核,如何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等,都值得探究。

三、解决策略

1.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是工作室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能够根据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以及自己学校或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机制创新,必定可以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工作室发展之路。机制创新需要对现有工作室以及学校的教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条件的现状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机制创新之路。机制创新包括导师的遴选、成员的管理、考核、目标的制定、工作方法的选择、工作格局的形成等方面。

2.加强校本工作室的建设

工作室首先要使本校收益。校本工作室是立足校本、在学校范围内由各学科的名师共同组成的研究机构,有利于开展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为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培训与科研延伸与补充的合作体,以此求得学校的有力支持,提高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工作室的建立形成一种自下而上、“草根”拉动的局面,打破现有的自上而下、强制性的现状,增强工作室建设的动力,真正落实工作室的活动计划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