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李解万象


解读新理念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7-06-15 | 浏览:243次 ]

一、何为新理念?敢问“新”在何处?

当一些理念逐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实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朱永新。

新:从无到有谓之新,从有到有也叫新,前者谓之创新,后者谓之更新。今天所讲的“新理念”就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指更新。

二、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我们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底气和勇气,我们尽管“伤不起”,但我们必须要hold住。

当今时代,除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外,就是“多元化”。经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这必将影响到今天的教育。例如新课改所提倡的评价过程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所谓“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位优秀学生”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就在这样一个由单一向多样,由单元向多元转化的特殊转型期中,一方面原有一些理念已经不适用、甚至阻碍我们今天的发展,我们需要更新自己的一些理念。另一方面诸如“猫论”、“虎论”、“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等一些新东西又会层出不穷地以多种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眼、鼻、耳、脑,不管你是否接受。也不管你“伤不起”,我们被逼要hold住!否则,你就得淘汰,不但成不了时代的“宠儿”,就算是做一名时代的“弃婴”,你也得备受纠结。

就拿教育来说,我们只要在百度里一收索,成千上万的新理念就会出现在你面前。有学校管理方面的,有课堂教学方面的,有教师的,有学生的等等,总之,领域无穷,内容无限。单就一个称呼也会被一些“学者们”给你搞若干个理念出来,因为中国人实在是太爱做文字游戏了。“学费”变“杂费”,“差生”该称“学困生”、“潜能生”,成天纠结于什么“园丁”、“蜡烛”、“火柴”、“打火机”等没什么实际价值的称呼上。犹如叫自己的老婆,是叫老婆好?还是“亲爱的”好?我想不管叫什么,有一个事实始终无法改变,那就是,她永远是孩子他妈。这又让我想起中国人取名字,以为取个“邓小平”就都会成为伟人,取个“杨百万”仿佛自己就真成了百万一样,我觉得这是愚昧、啊Q和浮躁。可以这样说,当今中国是“新理念”泛滥。你看,王立军事件一出,就出现了一个“休假式治疗”,还有什么“保护性搬迁”等等。尤其是教育,都弄得我们教师无所适从。正如有位校长在交谈中发出的一个无奈感慨:今天的教育要么就过不了今天,要么就过不了明天。即便是一些科学的理念,给人的感觉也是前途是光明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老师不是缺少理念,缺少的是底气和勇气,是将先进理念坚持下去的底气和勇气。比如,大家都知道赶走低差生,是不对的,大家都明白所谓的“孩子对于班级而言,只是百分之一,对于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道理。但是在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优选模的现实考核方案面前,再优秀的、先进的理念却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不堪一击,所以,差生,想爱你,还真的很难!再如,子女读书的问题,择校与不择校、进不进课外辅导班,是给孩子“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幸福的未来”,在纠结中,大多数父母都成了“变态妈”、“变态爸”。面对诸如此类的无奈,我们只能说:“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如果说,我对刚才前面的某些理念还存在着些许担忧和纠结,甚至报以嗤之以鼻的话,那么我接下来要讲的东西,我希望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去坚持、去改变。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勇气和信念去做。

三、教育一定要为下一代点亮蜡烛,帮助孩子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下,在这个依然处在欲望占据上风、仍需要用物质来奖赏生命的发展阶段,欲望成为痛苦的根源。由于欲望,人性与道德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求的快乐仅仅只是建立在感官的满足上,往往忘了灵魂的愉悦,殊不知“红颜多薄命”。欲望犹如挠痒痒一样,一发不可收。无限膨胀的欲望,最终毁掉了自己,毁掉了民族,即使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救死扶伤如今也变得“扶不起”、“伤不起”。多少人在欲望面前没有留时间给自己,让自己的心去沉淀,没有给时间让自己的灵魂去澄静。因为他们或许根本就不懂得灵魂的愉悦胜于感官的满足,幸福就是身体的平安和灵魂的宁静。就这样,渐渐失去了灵魂的高贵,灵魂开始变得卑微与佝偻!

成人如此,青少年也不例外,打架、群殴、吸毒、自杀、虐待动物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留学生刺母”、“药家鑫杀人案”更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悲剧在一次次发生,我们不禁要问:青少年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的一封这样的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这既是对教育的控诉,更是对教育的期盼与呼唤。呼唤教育对心灵与生命的敬畏,对真善美的回归。央视著名主持人“铁嘴”白岩松著书向世人考问《幸福了吗?》;诗人余光中在作品《江湖上》写到:“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身患绝症的徐春曼、徐心曼姐妹写书呼唤《爱我吧,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2012年元旦祝词《为下一个时代点亮蜡烛》中讲道:“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每一代都是沧海一粟,都是感念的后辈,都是谦虚的学生。我们这一代人,要让下一代记住什么呢?在此,我想引用 严长寿先生写的《教育应该不一样》书中的一段话:‘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领导一个国家亦复如此。一个民主国家总统的挑战,不只是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是如何能丰富人民的选项,如何点燃下个世代人民心中的蜡烛,让他们发光、发亮。”其实,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的教育只有我们自己的梦想,也就是太过于功利的时候,教育就永远不会真正开始,对差生的歧视永远就会存在。还有那“泪眼婆娑”的硬汉子——俄罗斯总统普京,站在莫斯科市中心马涅日广场,包含眼泪宣布:“感谢所有对伟大俄罗斯说‘是’的人,感谢那些祝福‘伟大俄罗斯’的人们。我们胜利了!我们赢得公正、诚实!谢谢你们!”的时候,我想他不但用他真诚用心的表达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心,更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尊敬。还有就是3月5日,当国务院温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胡主席与他亲切握手的一刹那,我们所看到的远远不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握手,而是两位老人内心的坚毅与慈祥,举手间温暖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太渴望真善美了。

刚才我说了这么多,从普通老百姓到著名诗人、名人,再到国家领导人,之所以能感人心者,是因为从他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常人最美的东西,那就是对人性的敬畏,对生命的敬重,对幸福的渴求,对心灵的考问,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社会上正悄悄兴起“佛教”热。读佛教作品成为一种时尚,这说明,人们已开始关注“本我”,即内心。如果我们把这种观点用在自己身上,那就是懂得好好照顾一下自己的灵魂;如果用在教书这个职业上,我们自然就会明白在教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身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

四、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驯兽差不了多少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提说起,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不跪着教书》的作者吴非老师在《被训练了的老虎》一文中这样写道:去年曾在南京的一处动物园看老虎表演,当十多只老虎像一群猪一样挤来挤去被赶进场子时,我惊呆了:“我见到的真的是老虎么?有七八只老虎被赶上了铁架子充当看客,乖乖地坐着;另有七八只在驯兽员的吆喝下依次进场,开始了表演:直立,卧倒,爬高架,钻火圈……最后是“壮观”的团体操:十多只虎在吆喝下,依次躺下,依次翻身……这种连猪都未必愿意干的事,老虎们默默地做。因为被饲养,没有觅食的主动;因为饥饿,特别是因为被训练后,“条件反射”,丧失了辨认食物的能力。可悲的是,它们被洗了脑后,失去了野性,失去了天性,只记得一会儿回到后台,会扔过来一块肉,而完全忘记眼前那些走来走去挥动鞭子的人也可以作为食物。洗脑,就是这么简单。训练,能让老虎丧失记忆……”

其实,细想,当今的教育何常又不是这样。你看,每日一练,每课一练,一课三练,音乐,鞭子,口哨,号令,小红花,奖状,红包,奖金,职称,头衔,级别,待遇,荣誉称号……我们成了被训练的大老虎,孩子们成为被我们所训的小老虎。若干年后,我真担心我们的这代老虎,还真不会吃人了。犹如现在的猫不吃老鼠专吃鱼一样。不是吗,现在已经被推广了,你看小学就有这样的一篇课文《小猫种鱼》。

五、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说这段话的人是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一个新教育的呼唤者,一个大力呼吁、倡导、唤醒阅读的中国官员、教育家朱永新。

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我们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新教育六大行动的基础,在全国86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里,“晨诵、午读、暮省”已经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以读写绘一体化为特色的“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用伟大的童书滋润孩子们的童年已经成为新教育人自觉的追求。而且把教师的读书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前提。(关于更多新教育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老师们可以上网查询,全国很火热,四川成都就在搞这方面的实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成都武侯区,李镇西)。

朱永新教授在谈到教师的阅读时,这样讲道: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自我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而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如果说对现在的教师有什么期待,那么,我最期待的是,通过读书,让我们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

一名大学教授在谈到自己一身的追求的时候说到:我一身追求就7个字:吃饭、睡觉、读书人,为什么呢?吃饭养身体,读书养精神,继身体又养精神的是睡觉。

我认为,读书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读书育己可以养心,二是读书育人可以教子,三是读书育脑带来思考,便可著书育世

读什么:功利性的阅读、非功利性阅读、专业阅读、休闲阅读、纸质阅读、网络阅读、读人物传记、读佛学、经典、散文。

读出什么:读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能读出什么?读出感动、读出思考、读出智慧、读出宽容、读出大度、读出人生(人生本身就是一本书),总之,我们要读出味道,有了味道就有了思考,再将所思记下来。

写什么:教案、总结、计划、试卷分析、偶想偶遇、随笔、我写我心、记梦、课后反思、案例分析、读书笔记、记孩子的成长、下水作文(李镇西作文讲评课8个板块,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咬文嚼字、病文修改、昨夜星辰、教师试笔、名人忠告)、阅读摘要等等。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笔记》和我的博客。抽时间一定去读读李镇西、王君、杨东平、吴非、唐建新、朱永新等老师的博客。

老师们: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一方面需要避免走向“思想的穷乡僻壤”,另一方面还要警惕“语言的穷山恶水”。“今天我们靠什么吸引学生?”必将成为时代赋予我们思考的又一命题!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最后我将一位朋友给推荐的一句话:“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推荐给大家,以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