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课改茶座.沙龙


教学设计类问题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5-09-29 | 浏览:323次 ]

课改茶座


教学设计类问题

杨晓红: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赵科利: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落脚点是数学教育,即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而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

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一、如何认识差异?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学习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这一点我们要明确。

二、着力点在哪里?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一句话:面向全体,大锅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化整为零,包产到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面向全体的质的飞跃。

三、操作要点有哪些?

(一)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爱上你的数学课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多与学困生谈心,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多与中间层交流,引其思进,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忽略。常与学优生谈谈新的目标,催其奋进。在日常交流中,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他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向导,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2.设计精彩的课堂开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用精彩的故事,幽默的谜语,生活的情景,问题的情境等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

课堂上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学困生能够回答的,要请他们答,给他们机会,不能让学生觉得整堂课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我,有种被遗忘的感觉。教学中一些略有思考性的问题,在学困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我就请中等生来回答,给中等生表现“我能行”的机会。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就让学优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这不仅满足了学优生的表现欲,同时也能够让别的同学受到启发。遇到答错的,教师要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这样,使学生觉得会学,自己能学,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2.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但教师不能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层面的学生。这就要求分层练习,辅以适当的开放题,安排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练有所得。基础性练习是每节课必有的。它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较接近于例题。这样的板演可让学困生来完成。综合性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类练习可让中等生来示范完成。拓展性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这种题练中有变,变中求深,使学优生有事可做,其他两类学生也可以积极尝试。

3.学习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同辈团体的影响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如何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在教师如何把握时机,优化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把大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小天地”,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人人参与,学有所得。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堂提问都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一人发言时,要培养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其次,学习小组的组建可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也可以按性格、成绩、能力的差异,优化组合。即,可以是同质分组,也可以是异质分组。如统计等实践活动,需要合作完成的可选择同质分组,因为水平相近,学生心理没有压力,敢于发言,易于讨论,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再如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思考性强的问题可选择异质分组,可以起到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的效果。学优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可以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组长可以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促进竞争向上。

(三)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不同发展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有效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评价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对学优生应欣赏他们那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运用“标新式”的评价,对中等生应肯定他们那正确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式”评价,对学困生应以鼓励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传递信息,给予“鼓励式”的评价,让他们各得其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